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体系概览/蔡英杰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5 18:09:58  浏览:99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体系概览

蔡英杰

引子:反垄断执法与管理部门

  中国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均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协调下开展工作。具体分工为:
  商务部下设反垄断局负责经营者集中的审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设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主要负责除价格垄断行为之外的(即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执法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价格监督检查司主要负责“价格垄断”的审查。


  为了便于广大朋友查找反垄断法律法规,现将近期总结汇总的我国反垄断和凡不正当竞争的立法文件汇编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 法律
  《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八号,【颁布日期】2007.08.30,【实施日期】2008.08.01

2.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9号, 2008.08.03颁布并实施

3. 部门规章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6年第10号,【颁布日期】 2006.08.08,【实施日期】2006.09.08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2009.05.24颁布 并实施
  《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颁布日期】2009.11.21,【实施日期】 2010.01.01
  《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颁布时间】2009.11.21,【实施日期】 2010.01.01
  《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0号,【颁布日期】2009.07.15,【实施日期】2009.08.15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1号,2010.07.05颁布并实施

4. 尚未生效的征求意见稿
  《关于对未依法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商务部 2009.01.19
  《关于对未达申报标准涉嫌垄断的经营者集中证据收集的暂行办法(草案)》商务部 2009.01.19
  《关于对未达申报标准涉嫌垄断的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商务部 2009.02.06
  《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发改委 2009.08.12
5. 商务部操作性指南及意见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办事指南》2009.01.05版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办事指南》2010.03.11版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流程图》2009.01.01版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流程图》2010.03.03版
  《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2009.01.05颁布并实施
  《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文件资料的指导意见》2009.01.05颁布并实施
  《商务部反垄断局负责受理的涉嫌垄断行为的举报范围》2008.11.03
  《商务部反垄断局关于和的解读》2010.01.15
6. 商务部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8]第95号(附条件批准英博收购AB公司深觉决定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22号(商务部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28号)(日本三菱丽阳公司/璐彩特国际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
  《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76号 关于附条件批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收购德尔福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77号 关于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收购惠氏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9年]第82号公告(关于附条件批准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53号关于附条件批准诺华股份公司收购爱尔康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人民政府令〔2011〕第17号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1年12月19日市政府第四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刘大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


  (2003年3月31日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2011年12月19日《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调动广大群众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四荒资源,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坡、荒沙、荒草和荒水等。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和监督检查工作。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农业开发、扶贫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工作。
  第五条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前提,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以保护四荒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六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对四荒资源的范围、等级进行评价,制定治理开发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治理开发规划应包括治理开发范围、要求、年限、方式、措施、标准和实施步骤。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与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的权利。鼓励外商和外资企业参与治理开发四荒资源。
  第八条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应遵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
  治理开发所种的林木及其收益,归治理者所有。因治理开发而增加的土地,由治理开发者使用。
  第九条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应根据治理开发规划,群众意见和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
  第十条 承包、租赁、拍卖四荒资源应遵循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使用权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十年。使用期满后,承包、租赁和购买四荒资源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有优先续包、续租和购买权。
  在使用期限内,对于实行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方式治理的,可以依法继承、转让或转租;对于购买使用权的,依法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参股联营的权利。
  需要进行转让、抵押、参股联营的,应经村民委员会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和抵押登记。
  第十一条 承包和租赁四荒资源,由村民委员会与承包、承租者签订合同,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通过拍卖取得四荒资源使用权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承包、租赁和拍卖合同中应当包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责任的内容。
  第十二条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应当符合水土保持规划、水资源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
  承包、租赁和购买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内四荒资源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其治理开发修建的工程应当符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
  第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农业开发、扶贫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有关规划的治理开发者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
  第十四条 在山丘区,治理开发者修建梯田或水平沟时,应对隔离带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提倡舍饲养殖,禁止在四荒资源内放牧。
  第十五条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禁止破坏林草植被、道路和农用水利、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禁止将四荒资源改作非农用途。
  禁止在承包、租赁或购买的四荒资源地上从事采矿、采石、取土、挖沙等生产建设活动。
  第十六条 禁止在承包、租赁或购买的四荒资源内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第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收取的四荒资源承包费、租赁费和拍卖资金,实行村有乡管,必须用于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资金使用情况应定期向群众公布,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审计制度。对违反规定使用四荒资源资金或贪污、挪用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 治理开发者不按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开发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水土流失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破坏林草植被、道路和水利、水土保持设施的,以及在其他四荒资源区域内取土、挖沙、采石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或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沙、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在承包、租赁或购买的四荒资源内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退耕、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按照开垦或者开发面积,可以对个人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每平方米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未按规划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
  第二十三条 在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的工作中,取得显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起施行,有效期五年。《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3〕第1号)同时废止。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政府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水平不断提高,“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特点:
(一)领导重视,普法机制进一步完善。始终把“六五”普法作为建设“法治城市”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详细部署,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机制,强化普法考核机制建设,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街)普法工作及时督导;组建了讲师团、法律顾问等专业普法队伍,配齐配强了法制副校长,充实了普法师资力量,使全市普法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将普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经费落实到位,促进了普法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分类施教,普法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利用专题学习、业务培训等平台与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建立法律知识定期考评制度,以考促学、学以致用。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民利问题,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对民事纠纷、土地征用、村组织换届选举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深入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维权。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定期举办法制课堂,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结合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组织企业经营者参加法律培训学习,监督企业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了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意识和能力,拓展了普法宣传覆盖面。
(三)创新载体,普法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围绕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目标,认真组织“普法宣传月”和“宣传日”等活动,并结合普法实际,认真谋划,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专题普法活动。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拓展普法平台,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先后举办了法治宣传图片展、法制文艺汇演和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普法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普治并举,普法成效进一步彰显。围绕“法治城市”建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推动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提升法治水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示范村(社区)”,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单位领导对普法工作认识不足,存在应付思想、形式主义,使本部门(单位)普法工作成果滞后。
(二)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单位普法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
(三)一些执法部门重执法行为轻法制教育,重违法处理轻法制宣传,学习法律、法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要充分认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是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年工作任务目标进行管理。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搞好讲师团成员业务培训,大力提高普法工作水平, 保障普法经费的全面落实,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二)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创新载体。
要根据我市普法工作现状把脉定向,创新普法方式和载体。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农民工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大力培训普法骨干,科学安排普法内容,加强普法阵地和法治文化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不同类别的法治教育基地,将法治文化广泛融入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法治文艺演出、法制演讲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践,讲求效果。
要结合各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示范村等法制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与创新社会管理、公平公正执法结合起来;深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法治建设,增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实效,提高全市公民的整体法律素质,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培树典型。
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普法工作考评监督机制,健全普法工作制度,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加大检查与督察力度,把普法工作做得扎实有效。要适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鞭策后进,促进普法工作平衡快速发展,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